2024 年 6 月 20日,第十三届棒棰岛肿瘤前沿论坛暨第四届瓯江肿瘤大会在浙江省温州市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温州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委员会、温州医科大学肿瘤学科群、全省智慧+肿瘤标志物研究及转化重点实验室(浙江)、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辽宁省生物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协办,由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担任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方修武院士担任常务主席,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沈贤教授、棒棰岛论坛秘书长刘强教授担任执行主席。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教育部长江学者等著名肿瘤研究学者做主旨讲座,并进行广泛、深入地学术交流。

本次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教育部长江学者等著名肿瘤研究学者做主旨讲座,并进行广泛、深入地学术交流。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华南恶行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刘强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张纯武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黄晓颖教授主持。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棒棰岛论坛主席詹启敏院士、第十三届棒棰岛论坛执行主席沈贤副校长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林杰副主任致辞,众专家热烈庆祝本届棒棰岛肿瘤前沿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教育部长江学者等著名肿瘤研究学者做主旨讲座,并进行广泛、深入地学术交流。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华南恶行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刘强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张纯武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黄晓颖教授主持。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棒棰岛论坛主席詹启敏院士、第十三届棒棰岛论坛执行主席沈贤副校长和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林杰副主任致辞,众专家热烈庆祝本届棒棰岛肿瘤前沿论坛开幕。

随后,主持人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杨小平教授引导了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多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了肿瘤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此次论坛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与顶尖学术期刊编辑部深入交流的机会,Nature Cell Biology和Cell Reports编辑部的王哲博士和吴斐婕博士探讨了学术期刊的编辑视角和论文筛选标准。
6月21日下午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教授带来了题为“毒素多肽与环境适应和人类疾病机理研究及创新药物研发”的精彩学术报告。紧接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周斌教授带来了“利用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研究肿瘤微环境”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王立平教授就“本能恐惧反应神经环路解析与脑体互作”进行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刘默芳教授开展了关于“Enhanced Purine Biosynthesis Reactivates Dormant Bone-residing Lung Cancer Cells for Metastatic”的研究成果分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梁鑫淼教授则带来了“修饰蛋白质组分析方法与应用”的报告, 以及苏州大学医学院的徐广银教授也就“骨癌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分享。

在论坛的后半段,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叶棋浓教授带来了让人获益匪浅的“糖代谢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学术报告分享,随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高平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建明教授、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的黄志锋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雷群英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
6月22日上午
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的詹启敏院士分享了关于“食管鳞癌遗传变异和分子特征” 的最新研究成果。紧接着,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王存玉院士就“Epigenetic Control of Cancer Cell Stemness and Immune Evasion”进行了分享。随后,中国科学院/西湖大学的董晨院士就“Regulation of cytotoxic T cel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进行了演讲。紧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的李校堃院士带来了“生长因子类药物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的演讲。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的吴玉章教授就“Progress & Challenges in Immnotherapy”进行了深入讲解。

广西医科大学的赵永祥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的夏云龙教授以及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冯新华教授也分别就新型溶瘤病毒的临床疗效、肿瘤与心房心肌病以及SMAD4在TGF-β抵抗中的失活等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6月22日晚上
空军军医大学的杨安钢教授首先发表了题为 “Internal training and external practice: Game between CAR-T cells and solid 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演讲。紧接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赵允教授、北京大学的姜长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高强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袁健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许杰教授分别就CD300ld作为新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肠道菌源酶在代谢性疾病干预中的新应用、肿瘤微环境中B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多样性、DNA损伤应答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CD3L1肿瘤免疫检查点的发现和新药研发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6月23日上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徐瑞华教授深入剖析了胃肠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与转化研究,特别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经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刘杰教授则介绍了“基于免疫稳态的肿瘤智能诊疗新策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虞先濬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沈贤教授也分别就胰腺肿瘤外科和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体系的创新探索进行了深入探讨。